高時效性是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的靈魂,對衛星獲取的視頻/圖像直接進行在軌智能處理,實現分鐘級甚至秒級的“從傳感器到射手”的應用,是提升應急響應工作效能的核心技術之一。
由武漢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專項“區域協同遙感監測與應急服務技術體系”項目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團隊聯合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提出了星載在軌處理應急響應技術體系,突破了目標監測與跟蹤、高性能處理、多任務調度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研制了原理樣機和工程樣機。
技術成果進一步工程化后,在“吉林一號”光譜01/02星上進行了在軌試用,確定其具備森林火點、海面船舶等目標的自動檢測功能。星上處理結果可通過我國自主導航系統發送給地面終端,極大提升了應急信息獲取的時效性。
今年3月21日,項目組開展了森林火點自主識別試驗,在星上每秒處理500平方千米的中波紅外圖像,對高溫火點進行識別。星上在軌處理13秒后,地面終端接收到信息,結果顯示湄公河流域區域發現多處高溫火點,經衛星圖像人工比對驗證結果正確。
6月8日,項目組又在某海域進行了船舶自主搜尋試驗。星上在軌處理3分鐘后,地面終端接收到信息,顯示獲取一艘大型船舶信息,通過地面比對驗證,證明系統工作符合預期。
星載在軌智能處理技術成果在“吉林一號”光譜01/02星上的成功試用,提高了系統存儲和數據傳輸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了遙感應急信息獲取的時效性,為未來衛星遙感應急響應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