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全省43個被考核縣生態環境質量達最好水平
據了解,陜西省在關中區域建成5個城市大氣顆粒物組分網、8個揮發性有機物(VOCs)組分站和3個激光雷達觀測站,基本形成污染物組分及雷達組網。
陜西省綜合運用遙感監測、地面監測、模型評估及專項調查等方式開展生態質量監測,全省和秦嶺地區生態質量監測評價及面源污染遙感監測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持續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工作,2021年監測結果顯示,全省43個被考核縣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有評價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此外,全力做好碳監測試點。銅川做為全國5個碳監測評估試點基礎城市之一,去年9月,啟動了碳監測試點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監測支撐。
規劃:2025年全省將基本形成智慧感知監測網絡
近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我廳印發了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和生態環境監測方案,明確了今年9大類48項例行監測任務。
陜西省將持續以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建設為重點,鞏固環境質量監測,強化污染源監測,拓展生態質量監測,按期高質量完成各項監測任務,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5年,全省將基本建成環境質量、生態質量和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的生態環境智慧感知監測網絡,基本形成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創新:構建秦嶺生態環境立體遙感監測體系
據了解,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綜合運用遙感監測、地面監測、模型評估及專項調查等方式,開展了全省和秦嶺地區生態質量監測評價、面源污染遙感監測和自然生態詳查等工作。
2021年以來,重點完成了“十三五”期間全省及秦嶺區域、黃河流域陜西段全部縣區的生態質量評價工作。完成了2021年全省和秦嶺區域全部縣區的生態質量評價。完成了“十三五”期間全省、渭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陜西段及秦嶺地區面源污染遙感監測評估,建設了適用于我省的面源污染評估模型,并提出針對性的面源污染防治建議。
監測成果表明:2016-2021年,全省生態質量達到“優”的縣區面積增加了18個百分點。秦嶺區域作為我省生態質量最佳的區域,2016-2021年,生態質量達到“優”的縣區面積增加9.65%。
在創新方面,歸納起來就是實現了生態遙感監測四大創新:拓展監測模式,初步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的秦嶺生態環境立體遙感監測體系。打破數據壁壘,首次實現了生態環境與水利部門地面監測站網的共享。突破技術瓶頸,首次構建了適用于陜西省的面源污染遙感監測模型。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工作模式為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提供了更為高效的手段。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