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規劃范圍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地和海洋國土,其中陸域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7萬平方公里。《規劃》認為,廣西是中國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華南地區“綠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也是典型的生態系統脆弱地區,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問題。為此,《規劃》明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統籌兼顧,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科學治理,推進綜合施策;堅持改革創新,引導社會投入。
立足廣西自然地理格局,《規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等生態要素,明確10大生態修復分區,提出8大生態修復任務,劃定54個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推進陸域海域、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游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構建“一屏兩核一帶六區”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規劃》部署桂北生態屏障保護修復、大瑤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北部灣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左右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石漠化綜合治理、平陸運河沿線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等15項重點工程,明確推動實施九萬大山石漠化綜合治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郁江平原土地整治及生態修復、九洲江流域河湖生態修復、平陸運河生態綜合治理、河池市羅城縣煤礦、鐵礦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欽州灣生態保護修復、北部灣沿海防護林建設等58個項目,全面提升廣西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切實筑牢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規劃》提出,到2025年,通過強基礎補短板,保障廣西生態質量基本面,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框架基本建成。到2030年,通過強功能提品質,推動廣西生態優勢更多轉變為發展優勢,筑牢中國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到2035年,通過揚優勢塑特色,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廣西森林覆蓋率穩定保持62.6%及以上,森林植被碳儲量穩定保持5.5億噸及以上,濕地保護率達到35%,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206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面積達到1.709萬公頃,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率達到100%,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
廣西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負責人表示,該《規劃》是廣西首個以全域全要素為范圍對象的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是今后一定時期廣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任務的總綱和空間指引,為下一步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提供根本依據。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