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通逵表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它和數字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以衛星、無人機為主導的空天信息產業正在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也在要求空天信息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在未來5~10年里,基于天地互聯網的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將成為整個空天信息產業的發展趨勢。”廖通逵說道。
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空天信息產業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以衛星等空天基礎設施為依托,收集、存儲、處理、分析來自空天領域的信息,與各領域和行業的應用信息深度融合,賦能產業、經濟和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廖通逵介紹道,目前空天信息產業處于不斷增長的過程,其所屬的數字經濟已達到萬億級的體量。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萬億。空天信息產業是數字經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發展潛力巨大。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7524億元,近十年復合增長率達17.5%,我國衛星應用年產值也超過兩千億。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以衛星、無人機為主導的空天信息產業,正在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廖通逵說道。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放眼全球,空天信息產業同樣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廖通逵將全球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智能化、大眾化、全產業鏈整合。
在他看來,傳感器所收集的龐大數據可以更好地迎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發展,“智能化”將是未來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的標志性特點。
“大眾化”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現在航天器以及空天基礎設施制造成本在不斷下降。廖通逵舉了個例子,“在15~20年前,我們制造一顆米級的遙感衛星,連帶發射的整體造價大概要花上幾億人民幣,但在今天,同樣是米級的遙控衛星,制造成本可能已經能夠壓縮到三、四千萬乃至更低。”
正因如此,隨著航天器設施成本不斷降低,衛星重訪周期變短,呈現小型輕量化、經濟高效靈活趨勢,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能更好地擁抱空天信息數據。
“全產業鏈整合”的趨勢則體現在產業輸出端,越來越多的企業既能夠發展上游衛星,也能發展下游應用。廖通逵舉例稱,通過打通上中下游,航天宏圖在2024~2025年大概會有38顆星在天上,實現上游有數據、中游有平臺、下游有應用的全產業鏈整合。
在廖通逵看來,在空天信息市場廣闊、商業航天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企業仍需持續發力。
“我們統計了上交所、深交所跟時空信息、商業航天、北斗有關的產業鏈公司,約有20家,整體上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提升。可以看到,這些公司整體市值規模較小,跨過百億市值門檻的近1/3,超過300億市值企業僅1家。而創新方面也有待進一步加強;商業模式大部分還是以政府端或特種領域端的收入為營收主體,企業端或大眾端的營收市場尚未大規模打開。”廖通逵說道。
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將成行業發展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在要求空天信息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廖通逵表示:“隨著對地觀測及時空數據的爆發式增長,應用領域的高速拓展,已經迫使我們將注意力從傳統的數據獲取和生產模式,轉為更為經濟、高效的共享服務模式,要充分利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信息獲取效率及精度。”
在此背景下,空天信息產業呈現出多個鮮明特點,包括數據持續增長、行業滲透率加大、跨界創新加速、應用趨于多元化、呼喚自主可控等。
“未來2-3年里,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底層邏輯在發生變化,它正在由傳統的軟件供應商或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商業底層邏輯,變成以數據資源要素為核心驅動力、上下游全面整合為變革力量的新底層邏輯。同時,疫情也加速行業競爭格局變化,行業集中度在提升。”廖通逵說道。
不僅如此,重點行業需求也將快速增長。廖通逵進一步解釋道,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及智慧城市等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特種領域需求提升迅猛,但更強調時空信息和行業背景融入交互。
從長期趨勢來看,空天信息產業的商業模式將逐步變遷,從單純軟件硬件/系統建設走向自主采集、軟硬一體、全棧服務。
在廖通逵看來,未來5~10年里,在衛星、互聯網加持下,基于天地互聯網的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會變成一個大的行業發展趨勢。
“屆時每一顆星都有在軌計算和在軌分析的模塊,同時信息能夠直接在太空中在線監測、發現、傳輸,直達終端,從信息采集到最終使用的整個閉環時間,將會得到一個指數級的縮減。在此背景下,我們的應用場景會有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進一步迸發,相信在未來5~10年里,基于天地互聯網的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將成為整個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的趨勢。”廖通逵說道。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