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將在智能建造領域打造80項以上應用場景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武漢在圖計算、數據治理、大模型、機器視覺、遙感圖像解析等人工智能領域形成10項以上首創性技術,打造1個以上通用大模型、10個以上行業模型、5個以上公共數據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超過400項,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形成算力、算法、數據、場景“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生態,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創新高地、產業集聚高地、場景應用高地和人才培養高地。
形成超10項獨創首創性技術
《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人工智能技術突破計劃,圍繞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和治理層等核心環節,支持高校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化完善通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框架體系,開展人工智能數學機理、大數據智能、多模態智能、類腦智能、群體智能、具身智能、人機協同智能等重大前沿問題,以及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原創性強、非共識的跨學科探索性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在圖計算、數據治理、大模型、機器視覺、遙感圖像解析等方面形成10項以上獨創性、首創性技術。
在技術創新方面,聚焦分布式高效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新型基礎架構、深度超大規模圖計算、超大規模模擬計算等基礎平臺技術,聚焦數據與知識深度聯合學習、高維空間多模態語義對齊、大規模認知與推理、可控內容生成、高效低成本訓練與推理等大模型關鍵算法以及隱私保護、底層密碼算法等可信人工智能技術,組織實施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形成不少于40項共性技術創新成果,攻克不少于5項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團體標準、國家標準10項以上,爭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研發垂直行業模型10個以上
《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計劃,整合全市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高性能算力資源,建設城市級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實現異構算力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全市總算力規模超過1500P浮點運算次數(FLOPS),其中智能算力和高性能算力占比超過60%。貼近應用場景側,布局一批邊緣計算中心,滿足視覺智能、自動駕駛、智慧金融、智能工廠等低時延、高可靠業務應用需求。
《實施方案》提出,以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建設自主可控的跨模態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平臺,吸引國內大模型頭部企業在漢布局垂直領域模型,聯合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質檢、教育、醫療、遙感等行業龍頭企業,研發具有影響力的垂直行業模型10個以上,培育一批垂直行業模型解決方案服務商,推動智能制造、智能汽車、智慧醫療等領域的人工智能產業實現應用。
為推進武漢市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產業,武漢已組建數據集團運行。《實施方案》提出,將做大做強武漢數據集團,優先推進企業登記監管、衛健、教育、交通運輸、氣象等高價值行業數據資源安全合規開放,推進多模態公共數據集建設,在全市建設5個以上公共數據集。
培育百家“隱形冠軍”“小巨人”等企業
近年來,武漢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智能芯片產業,《實施方案》提出,將實施人工智能產業提能計劃,突破光計算、高精密光電核心器件、光模塊等技術瓶頸,加快通用高算力訓練芯片、多模態智能傳感芯片、高能效邊緣端異構智能芯片等智能芯片發展,支持重點企業加強智能傳感器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加強智能穿戴、虛擬現實交互、3D攝像頭、移動智能終端等領域智能終端產品創新,拓展智能終端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
同時,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重點布局高算力車載計算芯片、智能座艙芯片,加快智能座艙、高精度地圖發展,推進自動駕駛發展,推動車載感知升級,形成自主產品總成能力和自動駕駛平臺技術體系。大力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加快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不斷提升國產數控系統自主可控性能,大力發展無人機、無人船,加強智能裝備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
《實施方案》明確,建立人工智能企業梯次培育庫,精準服務企業發展需求,支持企業加快成長為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力爭打造產值過百億級龍頭企業1—2家、過10億級領軍企業2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3家以上。同時,聚焦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分類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高的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100家。
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計劃
近年來,武漢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為代表的算力應用落地開花。《實施方案》明確,依托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打造工業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供給體系,圍繞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智能化升級需求,提供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武漢方案”,打造標桿工廠30家、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160項、數字化產線300條以上,爭創國家“數字領航”企業5家。
依托龍頭骨干企業,搭建基于自主可控技術的數字化協同設計仿真平臺,加快數字城建檔案館等智能建造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在智能建造領域打造80項以上應用場景。
在智慧醫療領域,開展手術機器人、可穿戴生命體征檢測系統、人工智能醫療影像設備等人工智能首臺(套)產品研發,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深入開展多渠道預約掛號、預約檢查、診間支付、檢驗檢查自助查詢共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應用示范,打造80項以上應用場景。
在智慧教育方面,加快深度高階批改、個性化練習、AI英語教育、AI心理陪伴等應用場景推廣,加快基于多模態技術的智慧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的研制與應用、基于星火認知大模型的智慧教育規模化應用等項目建設,打造70項以上應用場景。
《實施方案》提出,將加強智慧城市數字化治理,重點圍繞智慧停車、智慧水務、氣象智能預警、精智導稅等領域,提升人民群眾幸福度,打造20項以上應用場景。
打造一批示范和特色園區
創新園區是人工智能創新主題的大本營,《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人工智能集聚發展計劃。在武漢新城核心區建設以人工智能為主攻方向的數字經濟產業園,提升算力、網絡、數據、創新基礎設施能力,集聚頭部創新企業,將東湖高新區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人工智能技術策源地。
以武漢經開區為依托,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武漢將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圍繞環太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突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延伸打造數字文化、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產業,將武漢經開區打造成為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示范區。
以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為依托,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加速集聚數據安全頭部企業,重點建設武漢數據集團,打造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特色化數據安全產業集聚區。集聚數據安全人才,壯大高水平數據安全工程師隊伍,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數據安全專業技術人才。
此外,武漢還將支持各區建設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主導的園區20個以上,重點建設武昌區數創大廈、洪山區融創智谷、江漢區圈外數字創意產業園、江岸區岱家山科技孵化器等園區,打造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特色園區。
培養萬名人工智能算法人才
《實施方案》明確,實施人工智能生態營造計劃,支持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龍頭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建設武漢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智能算力資源、算法、工具集、模型庫、適配認證、評估評測、認證認可、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交易代理、企業投融資輔導、人才實訓等公共服務。
在人才儲備方面,武漢將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要,制定產業人才政策,聚焦人工智能技術重點突破方向,組建10個院士團隊開展前沿領域研究,培養30名以上武漢英才產業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和100名以上專項人才。建設人工智能人才實訓基地,對從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設計、應用、優化等相關工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培養萬名人工智能算法專業技術人才。
同時,支持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和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選擇人工智能重點方向,制訂產業規劃,設立產業基金,成立專業服務機構,推進人工智能集聚園區建設,引育龍頭企業,搭建合作平臺,開展人工智能品牌活動,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定制化的精準服務。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