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明確,特大型地質災害包括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地質災害險情為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災情為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
《辦法》指出,防治資金支出范圍包括地質災害調查排查、監測預警、綜合治理等。下列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得納入防治資金支持范圍:
——應當由鐵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等相關主管部門負責治理的地質災害;
——應當由廠礦企業負責治理的地質災害;
——因工程建設等人類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
《辦法》介紹,防治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較多的地區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等,減少和消除地質災害險情,以及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后的綜合治理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為地質災害防治重點省份補助資金和一般省份補助資金兩部分。
《辦法》指出,防治資金支持的重點省份,由財政部、自然資源部通過競爭性選拔或者因素測算選取方式確定。防治資金采取定額補助法或因素分配法下達。通過競爭性選拔重點省份的補助資金適用定額補助法;通過因素測算選取重點省份的補助資金以及一般省份補助資金適用因素分配法。
《辦法》提到,競爭性選拔重點省份范圍由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根據地質災害現狀、工作績效以及《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確定。通過競爭性選拔確定的重點省份補助期限原則上為5年。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根據防治資金規模以及重點省份完成任務后銷號退出情況,研究確定下一批支持的重點省份。
《辦法》明確,因素測算選取重點省份范圍,主要包括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數和威脅人數較多、特大型地質災害威脅財產數額較大以及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數較多等地區,由自然資源部會同財政部綜合考慮確定。
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結合各省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財力情況等確定分配因素,主要包括: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數占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比例、特大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面積、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數、特大型地質災害高易發省人口數、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數等因素,分配權重分別為30%、30%、20%、15%、5%,同時考慮各省財政困難程度,并根據資金使用績效和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完成情況等對測算結果進行調整。
未納入重點省份補助范圍的,納入一般省份補助資金支持范圍。補助資金分配選用因素重點考慮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數、死亡失蹤人數、財產損失數以及災后治理資金需求、財政困難程度等。納入一般省份補助范圍的省份,應于下一年度3月30日前,由財政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本省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目標和工作任務、防治資金支持項目及其進展情況、防治資金安排和執行情況等,以正式文件報送財政部、自然資源部。
《辦法》稱,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以及防治資金具體使用單位,具體實施防治資金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按照下達的績效目標組織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做好績效評價。績效管理中發現違規使用資金、損失浪費嚴重、低效無效等重大問題的,應當按照程序及時報告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防治資金。
各級財政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存在違反本辦法行為的,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按照預算法、公務員法、監察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