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黨的十九大以來,廣西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沿左右江和漓江流域布局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著力打造自然資源系統治理的“示范樣板”,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由最初的“零敲碎打”變為“一氣呵成”,推動了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左右江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及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環境質量事關革命老區振興,對于維系珠江流域特別是粵港澳地區水源涵養區的生態功能意義重大。2017年12月,廣西啟動實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并成功列入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該工程涉及崇左市、百色市全部區域和南寧市3個區縣,項目區國土面積5.83萬平方公里。項目實施內容包括左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與綜合整治、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石漠化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礦山環境治理與修復、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五大類,共308個子項目,總投資125.56億元。
為加快工程項目實施,廣西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邀請32位國內外具有多年環保領域科研和管理經歷、熟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專家,和各成員單位選派的專家一道組成項目專家組;項目所在市建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協調管理機構,提高了上下溝通協調效率。截至10月底,項目已分批獲得中央獎補資金20億元;有270個項目已立項,開工建設213個;52個項目已完成驗收,完成投資51.92億元;119個獎補資金項目已開工60個,完成投資3.33億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廣西突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生態修復效果好、資金撬動作用大的亮點工程,確保取得“出亮點、出樣板、較先進、可復制”的效果,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供示范樣板和經驗借鑒。目前,項目區已基本完成南寧市西鄉塘區美麗南寧·宜居鄉村區域生態環境修復與建設二期工程、百色市田陽縣巴某-露美-橋馬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產業建設工程、崇左市水系生態修復工程等典型項目,在修復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鄉村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發展中發揮了明顯作用。
同為江河流域,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和精髓,漓江的生態環境保護一直倍受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重視。針對過去流域治理缺乏系統性、歷史遺留問題多、生態脆弱性高等狀況,廣西將桂林漓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納入了自治區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成立了漓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指揮部、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申報聯合工作組,全力抓好工程建設各項工作。
該工程實施內容包括漓江綜合治理、漓江生態保護、漓江生態修復、城市生態提升、產業生態提升及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重點支撐工程六大類,由147個子項目組成,預算總投資918.8億元。目前,已開工各類工程項目101個,包括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生態景觀修復、漓江風景名勝區城市段岸線及洲島濕地生態修復、桂林市琴潭千畝荷塘濕地保護、疊彩區大河鄉漓江沿線村莊改造、漓江(城市段)排污綜合治理等,完成投資24.38億元,其中統籌安排各級財政資金11.3億元。
廣西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建軍表示,在江河流域布局生態修復工程,有利于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治理,筑牢江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屏障,為整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提升提供示范樣板和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