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正式施行《關于加強本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最后一年。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如何加碼?城市治理應遵循怎樣的方式?在近日召開的上海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們對此進行了討論。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等建議,要盡快完善“智能城市”管理標準體系,為超大型城市智能管理提供標尺和目標參照。
比如,要加快推進上海城市基礎設施感應監控系統,以優先保障上海超大型城市持續運行的公共安全;也要盡快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以加快整合各部門、各行業工作信息數據庫,并借助5G契機,形成互聯互通共享機制。
“兩網融合”正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強大支撐。上海市政協委員、徐匯區政協副主席許劍民等認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是城市管理體系中的關鍵點。
委員們建議,這兩網要實現數據融合、治理融合。數據融合上,是在政務服務和城市運行產生大量數據情況下,由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牽頭進行數據再融合,并鼓勵末端數據和企業數據對治理的共享,再通過場景化實現數據的應用融合。
治理融合上,則是將所有治理對象納入智慧網格,創新形成區-街道—網格-社區四級治理層級,促進條塊結合解決問題的高效性。
空間集約化利用將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式。上海市政協委員、新鴻基地產建筑部負責人梁潔芹表示,在中心城區人口密度不斷增大、存量土地利用率和轉化率較低的背景下,要對標國際做法;而以TOD主導的開發模式可以提升上海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哪些區域適合進行實踐和推廣?委員們紛紛提議,可以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作為探索未來超級城市圈發展模式的試驗田。
如何保障城市建設有序推進、有效運行也是治理中的難點。
上海市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副院長伍愛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城市運行應急管理與風險防控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安全意識不足、缺乏統一的應急管理大數據平臺、城市應急管理的立法還比較滯后等。
對此,伍愛群建議,在高科技手段構建應急管理大數據平臺上,要利用上海網格化管理和“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充實主動發現和分析監測風險的基礎數據庫;同時,也要搭建覆蓋各領域、聯動各部門的綜合預警平臺,對城市運行風險實時監測、定期發布、及時處置。
“還要啟動《上海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條例》等立法研究,整合等已有地方性法規,并納入新的管理形勢和運行風險,提高《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實施辦法》等法律層級。”伍愛群補充。
現代法治保障也將為城市治理提供“托底”功能。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程金華等委員就建議,一方面,要建設政府采集公民和社會組織信息的正面清單,確定信息采集的邊界,保障公民和社會組織的信息權利;另一方面,也要明確政務數據在黨政機關之間流動的方式、程序,在數據從政府流向社會的過程中筑好“防火墻”,杜絕涉及到個人隱私的公民信息數據隨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