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上,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高雪玲就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安排部署情況作了介紹。今年重點工作包括,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建設;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其中,在監測網絡建設方面,關中各市區按照藍天保衛戰要求繼續推進街辦(鄉鎮)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全覆蓋建設。
今年汾渭平原關中各市(區)將開展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該技術可獲得PM2.5中的化學組成,為大氣顆粒物污染成因、重污染診斷、污染防治等提供支持。
水環境方面將組織開展地級以上城市、縣級城鎮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今年將對危險廢物填埋場、垃圾填埋場和“千噸萬人”(日供水在1000噸或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及以上規模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地下水監測井建設維護和自行監測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并開展試點監測。
今年還將完成咸陽、銅川、渭南、榆林、安康、商洛6個設區市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的建設,實現設區市電離、電磁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的全覆蓋。并按照同時應對兩起突發環境事件的總體要求,推進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案。
首次開展秦嶺北麓面源污染遙感監測
作為全國試點地區之一,今年我省將啟動秦嶺區域生態遙感專項監測,并首次開展秦嶺北麓面源污染遙感監測,并以此為全國開展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提供示范經驗。
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高研芬就該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首先,要根據秦嶺地區土地利用精細化監測、生態監測指標、生態環境系列野外核查結果,對“十三五”期間秦嶺區域生態狀況及生態保護成效進行客觀分析評估,爭取摸清人類干擾、生態狀況、影響因子等相關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省-縣行政區范圍、流域、格網等多尺度生態狀況綜合評價專題產品、報告和綜合展示系統。
此外,以流域陸源污染控制與水環境改善為核心,構建秦嶺北麓渭河流域(陜西段)面源污染評估模型方法體系,掌握流域面源污染的時空變化特征,識別面源污染來源,通過小流域地面監測驗證示范工作,為該流域陸源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技術和政策支持。
“秦嶺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的開展將為我省生態狀況中長期評估、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考核以及強化各類保護地的綜合監管等提供服務;為流域陸源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技術和政策支持,形成面源污染遙感立體監測和評估技術能力,提升優化我省的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為構建全省‘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提供示范應用。”高研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