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深圳屬于低山、丘陵、臺地地貌,地勢起伏較大,地質構造復雜,疊加部分不規范的房屋、道路、水務等工程建設,受強降雨影響,形成了大量的自然斜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建筑邊坡。深汕特別合作區地形多為中、低山和丘陵區,農村居民建房多依山削坡而建,也存在一定數量的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受強降雨影響可能發生滑坡、崩塌。
截至2019年底,全市(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1057處,威脅總人口5285人,潛在經濟損失5.5億元。其中,威脅10人以上的較大隱患點14處,一般隱患點1043處。
為此,《方案》提出,統籌考慮安全、生態、景觀要求,采取生態修復手段,有計劃地實施工程治理。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14處較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和竣工驗收。各區在組織實施較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的基礎上,對新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強綜合治理,力爭早日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同時,按照“降低存量風險,堅決遏制增量”的思路,深入排查削坡建房風險點,加強綜合治理。2020年底前,在既往削坡建房排查工作基礎上,全面推進深汕特別合作區削坡建房風險點排查,加強臺賬管理,制定綜合治理措施。2022年底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將組織開展農村削坡建房綜合整治,基本完成轄區內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削坡建房的用地管理,對違法用地嚴格查處,從源頭上遏制新增削坡建房風險點。
此外,2021年底前,我市還將整合全市1∶50000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等成果,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系統,實現地質災害防治“一張圖”管理。將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納入城市大數據中心信息資源管理體系,為各區、市相關單位提供防治信息服務,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