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莆田市自然資源局持續深化保障機制,推動全面落實“六保”。
圍繞用地用砂用海,突出要素保障。組織人員編制招商用地“一張圖”,共梳理出近期可用于招商的用地6.8萬畝,全部按地塊落圖落位,推動土地和招商項目精準對接;建立實施建設用地“增存掛鉤”制度,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持續開展閑置土地處置工作,積極盤活存量用地;開展礦產資源規劃修編,計劃每個縣(區)再配套2個機制砂礦點,以確保重點項目用砂需求;促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重點推進石門澳產業園區、涵江臨港產業園區2個重要產業集中區歷史遺留問題處理。
實施全鏈條跟蹤,加強服務保障。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和新聞發布會,解讀復工復產用地政策,指導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靠前指導縣(區)做好新土地管理法實施后的項目報批前期工作,提前開展項目土地現狀調查、丈量登記簽約等土地征收手續,確保后續用地即報即批不卡殼;成立窗口服務項目“幫幫團”,對重點項目指派專人指導,跟蹤服務,加快審批速度,對省、市重點項目在規劃選址、用地報批、土地供應、審批辦證等進行全流程服務,主動化解項目推進瓶頸;對不動產測繪成果審核實行告知承諾制,進一步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精簡辦理環節,“招拍掛”出讓的土地做到“交地即交證”;推進“多測合一”信息管理平臺建設,開發手機APP,實現“多測合一”業務全程網辦。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化措施保障。全面壓縮不動產抵押登記辦理時限,為防疫企業申請抵押登記開通綠色通道,辦理時限壓縮為1個工作日;實現“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辦或預約辦理方式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結合開展園區標準化建設,重點對荔城經濟開發區、華林經濟開發區、涵江高新技術園區、湄洲灣國投經濟開發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及工業集中區的低效用地,采取政府收儲、自主開發和合作開發三種方式,為園區企業提質增效提供發展空間;探索建立差別化供地政策,實施彈性出讓年限制度,鼓勵采取租讓結合方式供地;對已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項目,因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時開工、竣工的,企業可申請延期。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