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化市場不夠,標準制定的蛋糕來湊
在今年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WGDC2019)期間,歐比特公司總經理顏志宇接受泰伯網采訪。他將歐比特國內遙感市場分為三部分:一是民用化市場,二是政府示范,三是個人應用,每一部分都面臨不同的市場環境。對公司而言,哪一塊能夠快速架構起業務需求,就著力發展哪一塊。
顏志宇在WGDC2019上
通過基礎設施上的重投入,歐比特積累了利用高光譜衛星對植被、水體、海洋等地物的精準定量分析的能力,成為切入遙感市場的突破口。2018年4月,歐比特通過股票發行募集資金10.82億,并將這筆資金投入研發珠海系列衛星研發,建立星座組網。目前,其擁有在軌衛星7顆,主要是視頻衛星和高光譜衛星。公司計劃最終實現34顆衛星組網,形成全球任何地點每天8.6次的覆蓋能力。近年來,國家對民用化項目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強,并在特定領域開放給商業航天和地理信息企業。6月11日,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發布2019年度軍隊后勤開放研究項目,其中與遙感、地理信息相關的有28個,總預算超過兩億。
另一方面,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秦繼榮曾向泰伯網指出,民用化產品根據國防需求決定產量多少,并非市場行為。顏志宇也認為民用化市場前景雖好,但目前階段市場體量不足。因此企業還需要再現階段部署更多遠期業務,政府示范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在自然資源部所開展的工作中,國土三調、地理國情監測等項目都需要遙感提供基礎數據。顏志宇透露,這種需求既有剛性也有迫切性。政府方面有很強烈的合作意愿來通過商業衛星對國家現有遙感能力進行及時補充。目前來看,一些高光譜示范項目金額在數百萬左右,并不算大。但通過對多個衛星部門的走訪,他發現尤其在衛星高光譜資源方面缺乏標準和數據庫積累,而企業則有機會參與到標準建立的環節中,“標準一旦建立起來,今后的服務采購體量將非常大。”
需求驅動地理信息產業融合
“每月衛星攤銷費用上千萬,我們也承擔很大的營收壓力。”作為一家擁有數顆在軌運行衛星的上市公司,遙感數據出售產生的營收明顯只是一小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向“下”挖掘數據潛力和數據增值服務空間。
2016年,公司以6億余元收購繪宇智能和智建電子兩家企業。前者是一家地理信息數據服務提供商,客戶覆蓋農業、規劃、國土等領域。后者則是大數據中心IT基礎架構服務提供商,為綠色節能機房、移動智能監控和高性能運算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收購前公司營業范圍圍繞“集成電路及計算機軟/硬件產品”,因此這兩筆收購也被外界視為歐比特向大數據服務商的轉型之舉。
目前歐比特目前三大塊主營業務從傳統的宇航電子,到遙感微納衛星星座、衛星大數據業務,再到智慧城市業務。面對業務的擴張,歐比特開始在地理信息和衛星大數據服務領域進行技術和人才積累。顏志宇認為,這一行業的企業存在“各自為戰”的問題。行業并不缺乏人才,但是缺乏規模集聚以及一個整體的服務體系。“還是需要有幾家冒尖的,我覺得現在不夠。”
在服務體系中,珠海“青山綠水一張圖”項目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從遙感數據角度來看,很多政府部門分頭采購,存在重復建設和效率不高的問題。珠海市政府通過統一協調,只需一次掃描即可讓所有部門分享數據,同時確保遙感數據的連續性。遙感企業也可以通過類似的總體性項目,宏觀地把握政府對數據的需求。
這樣的總體性項目并非無中生有。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中要求,匯聚各部門的地圖數據,建立完善覆蓋衛星遙感影像、電子地圖等信息的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事實上,珠海項目中數據提供僅僅占到兩成,項目主體是結合數據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向珠海政府技術提供決策支持。
在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深度參與數字政府建設的背景下,互聯網巨頭有時會成為大型總體性項目的有力競爭者。例如,近日騰訊云5.2億元中標長沙城市超級大腦,負責數據大腦平臺、“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服務平臺等的建設。顏志宇認為,對于掌握自主地理數據的企業,可以嵌入大的政府項目并吸納互聯網公司的云服務能力,通過商業合作互惠互利,這本質上是一件好事。
作為一家珠海企業,如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銜接也是企業關注的重點。顏志宇認為,除了資金、人才和科技的集聚,毗鄰香港的珠海還具備走向國際市場的跳板作用。他向泰伯網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借助“一帶一路”,積極拓展歐洲和東南亞市場。不僅僅是數據代理,還計劃針對不同國家制定從衛星制造、發射到數據分發的打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