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省宇航科技發展研究會消息,2021年全球第68次發射成功:2021年7月19日08:19,我國利用CZ-2C火箭從西昌3號工位成功發射了 3顆“遙感30-10組”衛星和1顆“天啟-15”物聯網衛星。
作為技術成熟的火箭,CZ-2C在新技術驗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7月26日,遙37箭執行“遙感三十號05組衛星”任務時,同時開展了整流罩/降落傘和一子級/柵格舵分離體落區安全控制技術試驗,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驗證該技術的國家,為后續發展運載火箭落區控制乃至可重復使用奠定了基礎。
2020年10月26日,遙43箭執行“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任務時,整流罩再次搭載了落區安全控制系統,其主要電子設備均是遙37箭飛行試驗回收復用的,這是中國航天運載史上首次“系統級”重復使用精密的電子設備。本次任務是第3次進行整流罩傘降試驗(整流罩上搭載了高度計組合,首次采取高空開傘方案和改進的電氣系統),將為我國航天運載器回收復用積累技術經驗。
“遙感30星座”曾稱創新5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制,本組衛星入軌后,將有30顆衛星在軌,之前的8組也全部由CZ-2C從西昌發射入軌,(分別是:01組2017年9月29日、02組2017年11月25日、03組2017年12月26日、04組2018年1月25日、05組2019年7月26日、06組2020年3月24日、07組2020年10月26日、08組2021年5月7日、09組2021年6月18日)
十九大報告曾指出: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7月6日,空警2000總設計師陸軍院士在新華網思客講堂中表示:空警500上面采用的數字陣技術領先美國兩代。但面向未來,預警指揮系統(AWACS,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將會是天空地海水下多平臺一體化的信息指揮網絡系統。
美國海洋監視衛星(Naval Ocean Surveillance System,NOSS)已經發展到三代,由國家偵察辦公室NRO運營,主用戶為美國海軍。第一代衛星代號“白云”(White Cloud),于1976-1987年間發射,共發射3顆×9組衛星(失敗1組),第二代衛星代號“命運三女神”(Percae,NOSS-2),于1990-1996年發射,共發射3顆×4組衛星(失敗1組),第三代開始于2001年,代號“入侵者”(Intruder)。從第三代起,衛星由每組3顆減為每組2顆。目前NOSS-3共有在軌衛星16顆,第9組NOSS-3計劃由Falcon 9發射。
“天啟-15”命名為“瑞金號”,天啟物聯網星座由“國電高科”運營,計劃由38顆(6顆×6個軌道面+2顆在軌備份)低軌衛星提供船舶AIS、飛機ADS-B、ARGOS浮標和全球數據采集和通信服務,打造“空天地海”一體的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衛星由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基于拓展型立方星平臺建造。目前已共有14顆衛星在軌(含本次)。天啟星座組網用遍了我國酒泉、西昌、文昌、太原4大發射場和海射平臺,國電高科讓多少小衛星公司羨慕。
“天啟物聯網星座”(曾用名“奧博物聯網數據星座”)實質是天基短報文通信系統,用于接收分散于全球的各類終端上行數據,存儲并轉發至地面數據中心,還可提供下行業務信息廣播,進而實現對地面終端管控。其主載荷為UHF頻段數據收集系統(DCS,Data Collecting System)載荷模塊,因其軌道低、作用距離近,發射和接收設備簡便價廉,天線指向精度要求低,可在短時間內獲取分布在全球廣域的終端數據。物聯網星座作為地面物聯網的必要補充,更可有效解決地面網絡覆蓋不到的海上、空中及偏遠區域的物聯網絡接入問題,滿足軍隊、政府、行業、個人用戶對于航空、海事、林業、地震、水利、環保、氣象、海洋等應用方向的海量數據獲取需求,該系統的建設和運營將成為我國商業航天服務于軍民融合領域的典型范例。
美國軌道通信公司的Orbcomm星座已發射66顆衛星,加拿大的開普勒星座(Kepler)計劃140顆衛星構成、已有15顆在軌。
本次是長二丙第77次發射、是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第380次飛行、也是我國今年第24次航天發射、還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第7次發射(酒泉9次、太原5次、文昌3次)。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