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星光里,“海絲一號”衛星沿軌道快速掠過,有條不紊地執行太空任務。
設計、組裝、發射,精準的工序,不懈的追求,在多次成功論證后,精密零件在天儀科學家的巧手中終于張開“雙翼”,在運載火箭的幫助下,從此有了非凡的造化。
浩瀚宇宙中,它們“微乎其微”,卻高度凝結著人類的智慧,神通廣大。
如今,天儀研究院,這家誕生于湖南長沙的商業衛星公司,成立5年,執行12次太空任務,成功發射21顆衛星,擁有100+的合作企業,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翹楚,“讓航天觸手可及”的初心更是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海絲一號模型圖
用更簡單的方式去太空
Go To Space(去太空),曾是非常復雜的事,它甚至只限于用大國的國家意志才能成功推動。但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商業航天在國內的興起,為有志之士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天儀研究院CEO楊峰便是其中之一。“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在天儀研究院成立伊始,楊峰就清晰地認識到如何才能彰顯商業衛星公司的服務優勢。
但無論如何,這是發射衛星,并不是放風箏,甫一新生的天儀研究院,首次太空任務的重大壓力還是鋪面而來。
如果將時間撥回2016年11月10日上午7點42分,長征十一號遙二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搭載著衛星成功發射,彼時楊峰正一個人緊張地坐在指揮大廳里,目不轉睛地盯著還未亮起的星箭分離信號燈,心里閃過無數種可能性,“萬一打不開蓋”、“萬一分離不出去”、“萬一….”最終,天道酬勤,“瀟湘一號”分離成功!
雖然天儀人戲謔地稱首次天空任務是“連滾帶爬”,但是天儀也創造了在一年內完成公司成立、融資和衛星研制、發射四部曲,跑出了“世界記錄”。
首次太空任務,為天儀研究院奠定了信心,也積累了經驗,更快、更小、更好的服務模式逐步成型。2019年1月,在天儀研究院CEO寫給同事們的內部信中,有一個細節讓人忍俊不禁。
楊峰在信中說,當天儀研究院執行第五次太空任務時,發射現場僅有兩個人,同時他發現雖然有央視視頻直播,但是大家仿佛都don’t care(不關心),吃完午飯回來一抹嘴“發完了啊?”
彼時的天儀研究院,正朝著下一個目標跑步前進。
“海絲一號”衛星的奇妙旅程
" 海絲一號 " 衛星,出自“海上絲綢之路”,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而英文翻譯為 "HI, SEA",具有 " 你好,海洋 " 之意,顯得更加生動有趣。
2020年12月22日,由廈門大學等單位根據海洋科學研究與遙感應用市場需要提出需求、 天儀研究院聯合中國電科38所研制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海絲一號”衛星或許“自己”也沒有料到,上天不到一個月的“它”,就好好秀了一把操作。
2021年1月15日凌晨,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省發生了6.2級地震,由于當地一直處在多云和降雨的天氣中,光學衛星無法對受災區域進行拍攝。地震發生后,政府間國際組織GEO(地球觀測組織)向各國航天機構發出請求,希望利用各國的遙感衛星對災區進行成像,為當地政府進行災情評估與災后救援提供支持。
1月17日晚上,印尼政府收到全球第一份有效的災區衛星遙感數據,而拍下這份數據的,正是"海絲一號"衛星。
"海絲一號"衛星驚艷表現的底氣源自于它是中國首顆對標國際先進指標的、 基于有源相控陣天線的百公斤級(整星 <185 ㎏)、米級分辨率、C波段商業 SAR 遙感衛星,可以穿透云層,不受時間和惡劣條件限制,獲取全天時、全天候的二維高分辨雷達數據。
天儀研究院聯合創始人、CTO任維佳曾經研判,衛星制造的市場前景極其有限,未來更大的市場,一定是通過衛星進行對地服務。
此前,天儀研究院多次將光學遙感衛星送上太空,而"海絲一號"衛星是一顆合成孔徑雷達(SAR)遙感衛星,這不僅填補了中國商業SAR衛星的空白,同時也使天儀研究院成為國內首家運營SAR衛星的商業公司,標志著天儀研究院正式實現了從衛星研制商向衛星數據運營商的跨越。
漫天“衛星星座”是天儀的浪漫
從“瀟湘一號”到“海絲一號”,天儀研究院迭代發展的速度令行業矚目,在保證科學嚴謹性的大前提下,似乎“循規蹈矩”這個詞就不曾出現在天儀的字典里。
開發新的商業模式,跨界玩合作,擴張天儀版圖……如今的天儀研究院,不僅擁有來自中科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航天單位以及歐洲、北美的國際航天人才,更在打造年產百顆衛星的“智能衛星超級工廠”,還同步在歐洲、非洲、南美開展地面站相關建設工作。
“天儀的理想是做一個‘剛剛好’的、面向商業市場的特色產品,最終希望能夠成為中國航天的有力補充。”當我們回顧楊峰在中國航天大會曾經的講話,在如今商業航天日益火爆的情境下,天儀的“打法”依然冷靜而清晰。
“首先是通過自主研發衛星,將衛星成本降下來,然后把衛星批量送入太空,形成大規模的星座,接著就可以向地面提供具有性價比的衛星服務。”任維佳透露,在未來3-5年內,天儀將完成96顆SAR遙感衛星星座的組網,屆時天儀的衛星基本可以保證以每小時至少一次的對地覆蓋頻率。
過去5年,天儀研究院“讓航天觸手可及”的信念從未止步,不論前途多坎坷,不論過程多艱難,這一顆初心始終堅守。
“人生有限,能與天儀共成長,是一件幸事。”天儀研究院副總經理吳興貴說,希望天儀能在世界商業航天中貢獻“中國力量”。
天儀研究院副總經理吳興貴
星光浪漫,天儀的征途始終是星辰大海。
[黨建故事]
毛主席曾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在偉人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卻與航天有著不解情緣。如今,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月壤也將放置于此。
地處中部地區的湖南長沙,不經意間冒出一個能制造并發射衛星的天儀研究院,或許并不奇怪。
天儀研究院成立伊始,就得到了省、市、區的大力支持,不僅有免費的場地,還有人才項目和產業專項資金的支持,貼心的政務服務也為天儀的發展解決了后顧之憂。
同時,天儀研究院在歷次太空任務中,依次發射了“瀟湘一號”、“湘江新區號”“長沙高新號”、“婁星號”等衛星。楊峰坦言,這些衛星的成功發射也是天儀研究院對這片發展熱土感謝、回饋、致敬的方式之一。
“天儀人一直以來都在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希望盡快在公司正式成立黨支部委員會。”天儀研究院副總經理吳興貴表示,目前湖南正在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天儀研究院作為一家高科技的商業衛星公司,一定要當好發展的‘排頭兵’。“畢竟,在‘靠前’發展這件事上,天儀的衛星肯定是走的最遠的。”吳興貴補充道。
文/地信網
版權聲明:本文為地信網獨家宣傳,未經授權拒絕轉載,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