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昔日高冷的衛星影像圖因其直觀、準確、時效性強廣泛用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也成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
遙感影像統籌工作模式全國首創,影像數據收集處理、變化圖斑智能提取、衛星應用體系建設等多項工作得到部、司領導及行業專家肯定……2019年以來,湖南省第二測繪院的主責主業是以衛星遙感影像為主要手段,承擔全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和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等技術性、事務性工作。2021年成功申報自然資源部南方丘陵區自然資源監測監管重點實驗室,填補了我省自然資源領域部級重點實驗室的空白。“我們愿意做衛星遙感影像推廣者、自然資源守護者、生態文明建設踐行者,以調查監測把握自然脈動,堅守資源之美!”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院長謝優平信心滿滿告訴記者。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院長謝優平
衛星遙感影像推廣者
借由衛星的天眼看清地球,在遙感影像上智能追蹤人類活動的變化軌跡,進而指導實踐、引領變革,這在湖南已成為現實。
衛星智能監測的基礎是統一歸口管理的影像統籌及高效運行的平臺與機制。為此,湖南以及省第二測繪院走在全國前列。
2018年,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發改委與省財政廳印發《湖南省遙感影像數據統籌共享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啟動遙感影像統籌工作,有效解決遙感數據重復采購、重復生產、覆蓋不全等問題,夯實了業務應用的數據資源,實現了“一家出數據,多家用數據”。
同時,第二測繪院于2019年10月啟動建設湖南省遙感影像云服務系統(簡稱“衛星云遙”系統),2020年8月正式上線,2021年7月上線“2.0”版。該系統架構設計上采用“一體兩端”,“一體”即基于后臺環境為湖南省超算中心的一套數據庫和服務體系,“兩端”為電腦端和移動端,電腦端以網站為載體,為需求填報、生產調度、數據在線服務、自動化信息提取、衛星軌道預測及應急調度等工作提供信息化平臺;移動端主要為外業調查、違法舉證、在線監測等工作提供便捷工具,在安卓應用市場和蘋果應用商店都可下載。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牽頭建設自然資源湖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
“云遙系統有6項功能屬于全國首創,4項功能全國領先。比如全國最大的省級衛星資源池,實現中國資源衛星中心、部衛星中心數據庫實時同步傳輸,做到每日更新,基本實現1米分辨率影像季度覆蓋、重點區域月度覆蓋,0.5米分辨率影像年度覆蓋。”省第二測繪院副院長謝玲琳介紹說,系統還實現了國內主要衛星供應商到省衛星中心全天候、無人值守的在線實時數據傳輸、數據接收、數據處理、數據成果服務發布僅10分鐘。
“衛星云遙”系統旨在解決兩方面最核心的問題:一是建成遙感影像統籌管理服務的信息化系統,二是建成一流的遙感應用平臺。截止目前,該系統注冊用戶數量近10000,十余個廳局單位系統已完成云遙影像服務的掛接,系統日均影像服務請求量突破40萬次。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是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的終極目標。我省自2014年實施該項工作以來,已建立了1(主中心)+6(行業分部)+14(市級中心)的衛星應用網絡,向財政、發改、審計、農、林、水利等22個行業和部門提供了24小時不間斷影像地圖服務及定制化技術服務,協同市(州)、縣(區)共同實施大湘西地區永久煙田劃定、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長株潭城市群兩違用地監測等40余項具有“湖南味”的遙感應用。近年來,隨著衛星遙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第二測繪院已由“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單位,完成了向行業標準制定、關鍵技術攻關、決策服務支持的技術型、服務型單位的轉變,構建了“統影像、管技術、貫體系、創新用、達智能”的省級衛星應用工作格局。
自然資源守護者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最關鍵的技術要點是——多源數據獲取及數據快速處理能力,重中之重便是“變化圖斑智能提取”。
“過去,我們主要依靠人工提取變化圖斑的方式,通過前后兩期影像拉卷軸比對,肉眼判斷變化區域,用鼠標將其圈畫出來。這樣做有兩個問題:一是進度比較慢;二是作業員會視覺疲勞,容易出錯。”省第二測繪院總工程師肖海說。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領導班子
如今,通過技術創新和聯合攻關,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一人一天只能查看350平方公里,現在單臺機器48小時就能完成湖南全省變化圖斑提取,20人用10天便可完成一次湖南全省變化圖斑提取、分類、上圖和統計分析工作。工作效率提升至傳統人工目視解譯的3倍,軟件模式甚至可以發現比傳統人工模式更多的變化圖斑。
這是如何做到的?謝優平解釋了其中的奧秘。首先,構建了以“影像預處理—智能提取—圖斑篩查與分類—邊界半自動提取—統計分析”為主線的整套變化圖斑智能提取信息化作業流水線。然后,運用技術手段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人工少值守”,滿足了每月全省域變化圖斑提取的時效性要求。最終目標,是通過軟件自動快速發現變化圖斑的位置,做到“定位”智能化;自動精準劃定變化圖斑邊界線,做到“定界”智能化;準確識別典型地物類型、土地利用性質,做到“定性”智能化。
如今,省第二測繪院在省廳調查監測處指導下,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底圖,基于全省遙感影像統籌成果,依靠衛星巡感和信息化技術手段,以違法用地、耕地數量、耕地使用、農村建房、無證采礦、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增減掛鉤項目實施情況、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情況等為重點內容,構建了全面、客觀、高效、統一的“1+N”自然資源監測體系,實現對全省100平方米以上地表覆蓋變化和某一區域、某一類型自然資源特征指標的動態跟蹤監測,使調查監測成為貫徹落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的“長牙齒”的硬措施。
生態文明建設踐行者
全國領先的“衛星云遙”系統、富有創新的“1+N” 自然資源監測體系,都在助力全省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越來越廣泛的作用。
“如今年審計的重點是耕地保護,省審計廳在對市州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離任審計時,就會在‘衛星云遙’系統影像底圖的基礎上,由我們提供近幾年新增耕地影像比對圖斑,并調取其中占用耕地的圖斑,進行實地核實”。謝玲琳說,如果沒有“衛星云遙”系統,審計廳就只能重新開發外業調繪/調查的系統平臺;有了“衛星云遙”的支撐后,基于審計實際需要,我們只要進行定制化改造,就能形成審計廳自主可控的軟件產品,助力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
在“1+N” 自然資源監測體系方面,第二測繪院總工辦主任董勝光介紹:“我們已經連續多年開展水稻種植面積監測,相關部門會以我們的監測數據為依據給市縣發放水稻種植補貼資金,起到較好的監督作用。”
此外,連續多年對省級重點河湖開展衛星監測工作, 2021年監測對象全面覆蓋16條省級領導擔任河長的河湖,為河長制、湖長制提供動態、實時、客觀、準確的基礎數據支撐。
先進的衛星影像管理理念和監測技術手段,引得上海、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先后來院調研考察,并得到人民日報、自然資源部等宣傳推廣。
長期從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謝優平對這一事業懷有深厚感情,“我們正在全力打造自然資源監測能力提升工程,實現自然資源調查體系全要素、全天候感知,全鏈條、全類型集成整合,全方位、全領域智能決策,努力實現‘科技感’滿滿的發展定位,努力成為行業翹楚。”
【黨建故事】
強化政治能力 抓好融合促進
“黨建工作最重要的是抓政治引領、抓正能量的宣傳和引導、抓干部隊伍的穩定和發展”。省第二測繪院黨委書記吳方興深有感觸,如7月底“德爾塔”病毒來勢洶洶,為確保不折不扣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工作舉措,二院按照“快速部署、快速上線、技術引領、即時保障”的要求,迅速組織以黨員為主的精干科研力量,連續奮戰,攻克難關,僅用2天時間,覆蓋全省自然資源系統3千余人的“健康自然資源”上線運行。
據介紹,省第二測繪院黨建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強化政治能力,聚焦重點工作,抓好融合促進,著力提升黨建工作實效,推進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有機融合、同向發力。
具體來說,在服從大局上結合:“國之大者”引領工作職能方向,切實擔好廳黨組賦予的職能職責,在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抗疫情促生產等重要工作中展現黨員隊伍的擔當作為,把圍繞中心、發揮作用作為“示范黨支部”“黨員先鋒崗”創建的重要評價標準,推動“深度融合”貫通到最末端。在業務特色上結合:著力打造支部工作品牌,針對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以項目區分散分布的特點,在項目區成立黨小組,讓黨旗始終在一線高高飄揚;空間規劃監測、耕地保護監測、生態修復監測等部門堅守“底線思維”,圍繞“守牢生態紅線”和“做實耕地保護”做好結合文章;遙感技術應用部門立足科技創新主動謀劃,不斷優化工作機制,全面提升遙感技術服務能力。在滿足多元需求上結合:將黨建工作與滿足職工素養提升、職業發展規劃、風采展示等方面協同推進,不斷滿足黨員干部職工在精神文化層面上的多元化需求。2020年二院被評為“省直機關文明標兵單位”“省直單位職工書屋示范點”,黨委書記吳方興被評為“省直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等。
云遙系統手機端下載二維碼
文/地信網
版權聲明:本文為地信網獨家宣傳,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